灣區研經培靈會蒙神帶領,走過了半個多世紀。追想前輩教牧于力工牧師、羅腓力牧師、許希哲牧師等,為甚麼發起研經培靈會呢? 一定有神的美意。
信徒需要 ─ 事工開啟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三藩市灣區一帶的華人教會,約有十一間,其中三藩市八間,屋崙兩間,柏克萊一間。踏入六十年代,華人教會逐漸增加,多以開荒型式建立起來,信徒靈性上的造就甚為重要。如果一間教會舉行研經培靈聚會,特別邀請外來講員,實不容易,經濟負擔很重。因此,有負擔的教牧同工們,有見及此,彼此交換意見,結論是效法香港之「港九研經培靈會」的模式。(港九研經培靈會是效法廣州研經培靈會,當時廣西梧州建道聖經學院的師生趙柳塘牧師、 黃原素牧師、鄭德音牧師、 翟輔民牧師、羅嘯川牧師等利用暑期之便,於一九二七年在廣州開始此聚會。又因應香港的需要,於一九二八年加開香港的聚會) 。於是,憑信心開始為三藩市灣區研經培靈會事工,向神禱告。正好一九六六年滕近輝牧師路過三藩市,趁機邀請他領會,舉行第一次獨立而又聯合的研經培靈會,一共六天。弟兄姊妹踴躍參加,靈裡飽足,蒙恩甚多。這是三藩市灣區研經培靈會的起步。
蒙神引領 ─ 擴展區域
在三藩市灣區,早期三藩市的華人教會比較其他城市為多,相應信徒也較多。所以,起初研經培靈會祇在三藩市,首次聚會假座金巴崙長老會舉行。後來東灣的華人教會,亦蒙神恩領,一間一間被建立起來,弟兄姊妹要過海灣大橋到三藩市參加聚會,常遇塞車之苦,又會誤時,很不方便。研經培靈會委員會同工們,看見東灣信徒的需要,議決在東灣加開聚會,第一次東灣研經培靈會假屋崙自理浸信會舉行。自一九六八年起,由一區擴展至兩區。七十年代中期,華人移民來美日漸見多,其中有不少信徒,更有後來信主者,尤其是南灣地區發展快速,華人教會一間接一間,如雨後春筍,信徒人數大量增加,靈命的造就,也有更多需要。因此,於一九八三年開始南灣的聚會。從此,研經培靈會每年以聯合策劃,分為三區聚會的方式舉行。並於一九九八年開始定規會期為每年六月第一個主日後的禮拜四至主日,一連四晚為每年定時,分區同步進行。
兼顧教牧 ─ 設靈修會
研經培靈會是為眾信徒而設立,與會者之靈命深得造就,而教牧同工也受益匪淺。時至一九九一年,委員會同工們感覺,應有另類聚會,專為教牧同工而舉辦,果然開始了名為「教牧同工靈修會」,假座Mission Springs 舉行,最初的聚會沒有講道或專題, 祇稱「歇一歇」,故名思義,同工們一起唱詩,禱告,見證分享。身心靈有了二天一晚的休息,所謂「充電」後再上工場。後來於一九九九年,因應需要,由兩天一晚增至三天兩晚,並邀請屬靈長輩傳講四堂信息,並有兩至三堂專題講座,與會者很得幫助。每年復活節之後舉行,參加人數六十多至八十人。
求主加力 ─ 繼往開來
既然蒙神引領,研經培靈會為信徒靈命長進而設,教牧同工靈修會為牧者事奉得力而開,故此,委員會的責任非常重大,每年在邀請講員的事上,非常謹慎,經過多方面研討才確定,所邀請的講員都是信仰純正,被神重用的神僕,如不小心,萬一有差錯,對會眾的靈性沒有助益,反而誤導靈程,動搖信仰根基,這樣,研經培靈會就違背起初的宗旨,和失去作用,形同虛設,故此,委員會的成員,雖然沒有設定宗派背景,但是必須福音信仰純正,而且有忠心事奉的見證,和樂意服務的精神。歲月不饒人,起初的前輩委員們,多位已回天家,我們要多謝他們的付出與辛勞。現今的委員們除了原有的事奉崗位,又特別撥出時間及精力,為研經培靈會事工擺上,特此向過去和現在的委員們,致萬分謝意。致謝之餘,更為現任委員們禱告,求主加力。更祈求父神呼召較年青有為的教牧同工起來,參與這蒙神喜悅的服事,繼往開來,榮神益人。啊們!